中環砵甸乍街,以香港第一任總督砵甸乍命名。 原本只有南面向山,由皇后大道中至荷李活道的一段陡直斜路鋪有大石板塊,俗稱石板街,後因中區填海造地後便把砵甸乍街伸展至北面海旁的干諾道中,故砵甸乍街分成了上舊及下新兩段,中間被繁忙的皇后大道中所分隔。 最近石板街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成為歷史建築評級中的首條街道。

石板街沿著山勢向南延升,該段地勢十分陡直,需要用粗糙大石板塊鋪蓋成凹凸相間的路面,方便當時慣用馬匹代步的英人上落,又方便雨水沿兩旁瀉走。 後來由於石板街甚多街坊百姓行走,百多年來經路人的鞋底不斷磨擦下,現已變得光滑。

在石板街上,兩旁大都是60~70年代留下來的綠色鐵皮攤檔,多是售賣成衣、飾物、古物、鐘錶及雜貨等。 由於石板街具老香港的風味,及愛懷舊人士來閒逛,加上中外遊客趨之若鶩,也有不少電影及電視劇前往取景及拍攝,令石板街成為香港甚具特色的旅遊景點。

石板街具有百多年的歷史,該處入口的一段石板早已破裂不堪,近年來經過改善工程後,重鋪上近似石板塊的新式石級,而續上至荷李活道的舊式石板一段,已加裝有新式的古典欄杆及休憩場地,加上售賣蘭桂芳節日用的繽紛衣服集中地,令整條石板街一部份已失去了原有的老香港風味。

石板街口

重鋪石板

原始石板

牆壁塗鴉

上走警署

新式欄杆

石板斜路

老鐵皮屋

石板攤檔

節日服裝

觀光景點



香港第一任總督砵甸乍的簡史

港督砵甸乍(Henry Pottinger,1879-1856)於1839年是英國派來攻打中國並簽訂南京條約的遠征司令。 1843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皇簽署「香港憲章」,宣佈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委派砵甸乍為香港第一任總督,同時兼任駐華商務監督、全權大使等職,開始展開英國人在香港島的管治。 其後砵甸乍成立議政局(行政局)和定例局(立法局) ,但在任內兩局極少舉行會議,可說是形同虛設。 1843至1844年在任港督期間,委任了一些太平紳士協助維持本港的治安,但對商業中心位置、城市規劃等與英軍及英商有很大的分歧,上任不足一年終告辭職。  到1858年,港英政府為表揚砵甸乍為英國所立下的功勞,將石板街命名為「砵甸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