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走私坳北面一帶,於1930年代後期建有大型的城門碉堡,作為防禦新界西北面,並扼守醉酒灣防線要點,以防敵人由新界北至南入侵九龍。另一條內陸防線,位於金山東南方,名為金山防線,是同時與城門陣地互防九龍市郊的重要防衛陣地。

金山防線軍事佈防十分周密,內建有比城門陣地更早興建的碉堡陣地,修建年期約於1930年代前期,當時英軍因欠缺大量工兵,亦和城門碉堡一樣,需要聘用居於附近,如九龍深水涉和長沙灣的華人協助興建。

金山防線主要位在金山的東南方約一平方公里範圍,包括九龍水塘東面至東北面走私嶺,下城門山谷,金山路中段,當中築有山丘偵察台、多個軍用座標石、四個機槍堡陣地及指揮部,主要防守東南各方,以防敵軍由下城門山谷攻上至城門水塘主壩,或攻陷城門陣地沿走私坳搶攻九龍水塘,以及互防大後方南大埔公路上的另一防線兵營重陣、指揮部和軍火庫。 金山防線主要為四個設計「一字式」火力口的機槍堡陣地,以磚石、鋼筋加火成岩混凝土建成,其中兩個碉堡為圓拱門地道口,有相連的地道和戰壕,頂部設有突出通風口。有兩座碉堡地道長約百米,其中一座入口處格局與城門陣地雷同,但沒有英文名稱,而每個地道口都分別刻有311至314軍用編號。戰後英軍棄守整個金山防線陣地,再沒有作防衛演習,只拆卸金山路上最受嚴重毀壞的PB314機槍堡百米長地道。

位於東南方約250米高山丘上的一座PB313機槍陣地兼指揮部,其位置偏僻隱蔽,以及開戰前曾調動兵力支援孖指徑一帶,因此逃過被日軍發現而圍剿,故戰痕不大且至今結構仍然完好。及後,有晨運人士見之廢置挪用作居所並加建鐵門,外面空地再自建成為晨運園地,該碉堡內部近數年前已被義工清理恢復原貌並加鎖保護 ; 另一座PB312機槍堡隱蔽於九龍水塘東面約300米高的山丘頂,而位在其毗鄰近下城門水塘山坡的一座PB311機槍堡,戰後已隱沒在密林中,一直至今。

金山防線 – PB313 機槍堡兼指揮部陣地 :

拱門地道

碉堡戰壕

戰壕外面

軍用標石

軍石刻字

頂通風口

偵察屋頂

碉堡頂部

堡頂雜物

郊遊座椅

陣地遺址

金山防線 – PB312 機槍堡陣地的地道和戰壕 :

門口戰壕

門口編碼

百米地道

金山路中段 – M118~ M121間的軍座標石和防空洞 :

特高軍石

路邊軍石

石面刻字

日軍挖洞

落坡山洞

金山防線戰事簡略史

醉酒灣防線上最重要的城門陣地,於1941年12月10日凌晨2 時半已失陷,令防禦據點中門大開,城陣失陷後至早上,正是金山防線的戰事開始。當日另一支日軍230部隊由新界西面大帽山至青龍頭攻佔過來,於早上6 時已攻陷荃灣川龍及上葵涌。 上午7 時該部隊乘勢進攻金山防線,當時防線上的守軍有8 名軍官、1名軍士和兵力約120人,日軍進攻前,金山防線的守軍因城門失陷而調動兵力,部份至孖指徑一帶防守,其時與日軍相遇開戰。及後,攻防戰戰至金山的山腰及金山路,尤其在金山頂對下的麥徑標距柱M118至M121之間金山路中段,戰鬥最為激烈。

當日至9 時15分,新界英軍總指揮窩理士准將下令快速防衛九龍主要的青山公路至茘枝角的一段臨時防線,後又命軍隊進至九龍水塘至茘枝角一帶應戰。上午10 時,英軍司令莫德庇少將才得知城陣失陷的消息。

金山之戰在戰術上未取得優勢,上級亦未能增派援軍,整個戰鬥只靠堅守金山路最後的一座PB314機槍堡陣地,成為在金山最激烈的戰地,導致該機槍堡被炸至彈痕纍纍兼受嚴重破壞。上午11時,實力懸殊下的金山守軍及防線,終告失守,包括由沙田大圍上來的日軍229分支部隊攻佔下城門山谷。最後戰死於金山的守軍共29人,包括2名少尉及一名軍士,傷亡慘重。於是守軍被迫退守防線並開始徹離金山,近百名步兵徹回深水涉軍營,部份至九龍城碼頭渡海港島。

12月11日早上,日軍佔領了整個金山陣地及九龍水塘,大隊沿主壩長驅進入南大埔公路,其時開始與該公路一帶的醉酒灣防線中翼守軍,包括九龍水塘引水道西的野戰榴彈炮台軍路口、陣營指揮部,以及琵琶山榴彈炮台等展開戰鬥。另一方面,提前發動總攻擊的日軍隊兵分兩路,進攻醉酒灣防線中翼及東翼,由沙田海 (今沙田市鎮及城門河) 搶灘包抄九龍山嶺屏障,除沙田坳一帶外,東面亦進至大老山坳,長約18公里的醉酒灣防線陷入瓦解邊緣。正午12 時半,英軍司令莫德庇少將下令新界及九龍所有守軍全面南徹港島。

同日深夜,日軍進攻九龍市區的長沙灣警署及深水涉軍營。九龍失陷至英軍徹回港島期間,日軍向已套取得情報的城門陣地共27名守軍俘虜,押往已佔領的深水涉軍營拘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