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灣砲台,位於港島柴灣道側面的西灣山頂,與昔日的鯉魚門軍營毗連。砲台建有多座炮床、碉堡,以及地道均仍然健在,是繼松林砲台後政府保留得最為完好的砲台。

鯉魚門地處維多利亞的東面入口,為香港海防的戰略重地之一。  早在1895年,英國軍方遂於這一帶設立了一系列的軍事設施,包括鯉魚門軍營、碉堡,指揮室、瞭望台、地洞、機槍堡及西灣砲台等。  1898年,英軍在碉堡上的附近加建了兩座砲台,配備兩門 6 吋大炮來防禦鯉魚門海峽,砲台一帶亦加建了多座掩蔽體。

西灣砲台建於1895年,到1903年正式落成,三年後被一個自英訪港的軍事調查團評為超越實際所需,兩門大炮遂被撤走,砲台於是一度空置。  1920年代,英軍決定把砲台改作防空用途,安裝兩門 3 吋口徑的高射炮長駐於此,專門對付戰機的空襲。 1941年香港保衛戰事途中,至12月12日起,日軍向香港港督勸降屢次不成功,於是砲台飽受日軍轟炸,據說砲台的高射炮曾成功擊落日機。

西灣山頂的位置,面向鯉魚門海峽,由於山坳太臨近港島海岸線,故不能觀望到對下的鯉魚門砲台。  當香港抗日戰事至12月18日,日軍於當晚抵達港島鯉魚門砲台沿岸一帶,並已成功登陸港島時,西灣砲台的守軍是沒法知悉具體情況。

日軍當晚登陸港島迅速佔領鯉魚門砲台後,再向西灣山進攻,當時西灣砲台由義勇軍第 5 砲兵連駐守。 日軍一輪攻擊西灣山,前後至半小時西灣砲台即被攻陷。 當時砲台上有 6 名砲兵陣亡,30人僥倖逃脫,剩下被日軍俘獲的 20人,隨即被綑綁在一起,然後遭日軍用刺刀屠殺。 這 20名被刺戰俘當中,僅得兩名身中多刀的華籍砲兵奇蹟生還。戰後更在審訊日戰犯的法庭上成為此日軍部隊屠殺的目擊證人。

日軍佔領西灣砲台翌日,在砲台對下面一度被日軍徵用的柴灣慈幼會戰地急救站,至少還有 8 名加拿大軍、10名英軍救護隊隊員及 3 名聖約翰救傷隊隊員亦遭受到日軍刺刀刺死。此次再有奇蹟生還者 4 人,在戰後亦成為指控此部隊的重要證人,其後此日軍指揮官被判監禁 20年。

在日佔期間,日軍曾在西灣砲台一帶建築多條地道,以防盟軍的反擊。 戰後砲台仍作防衛之用,由英軍駐守。 於 50年代英軍配置有四門 3.7吋口徑高射炮,其中兩門安裝在原有的炮床上,另外兩門則安裝在對下東南面新建的砲台上。1987年,西灣砲台完成了歷史的使命,最後一批軍人撤離軍營,整個港島鯉魚門軍事遺址,交予香港政府發展作休憩用途。

守衛紅屋

路邊蔽體

山洞地道

山頂兵房

改裝門窗

下望營地

往高處路

 

加建砲台

山頂圍城

圍城地道

小測量墩

圍城通道
 

改建電站

電站天線

原地炮床

原炮床腳 

炮架遺跡

炮床鎖孔

單邊走道

山邊蔽體

圓儲水缸

展牌簡介

香港淪陷

古蹟憑弔

正式既鯉魚門炮台在海防博物館及鯉魚門渡假村內, 西灣炮台而家已變成歷史遺跡晨運徑啦~
                           

由往鯉魚門渡假村條斜路上, 不久會見右山邊豎立路牌, 沿石級小徑上至鐵絲網過邊小徑(引水道)前行, 經過鯉魚門渡假村出至該村大門口, 再直上轉個彎即見西灣炮台既石門口, 有好多兵房, 再續上至山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