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灣砲台戰事簡略史
港島白沙灣,位於現今香港海防博物館東北面海岸盡頭處的小灣,山坡上建有白沙灣砲台。現時砲台由鯉魚門渡假村管理,村內建有行車天橋連接南與北岸,而海防博物館亦有小橋通往白沙灣的小山坡,但砲台並不對外開放。
1880年代中期,英軍在鯉魚門海峽以南先後修築多座碉堡,包括鯉魚門和西灣砲台。於1903年增建白沙灣砲台,原先置有 4 門 12磅的速射炮,6 年後改建為 3 個炮床,裝置 3 門 6 吋口徑後裝大炮,其附近分別建有火藥庫及軍營。至1930年代中期,由於防衛計劃有變,要撤走一門大炮。
二次大戰的1941年12月13日,當日軍沿新界南下再佔領九龍後,至14日,白沙灣砲台便開始不斷受到日軍的空襲,由義勇軍第四營炮兵連駐守的砲台,只餘下兩門大炮來迎戰日軍,不敷應用。據說,守軍曾用一門假大炮放在空置的炮床來詐騙日軍。可是,砲台的觀測台和內部的通訊系統仍被全部炸毀,駐守的炮兵包括指揮官在內共 9人傷亡。
到了15日晚上,一隊約100人的日軍試圖乘小艇橫渡鯉魚門海峽,但被砲台的守軍發現並攻擊,在半個小時裡,砲台共開 58發炮彈擊退日軍。可是此次行動卻遭到對面魔鬼山的日軍反擊,砲台海邊的探射燈被擊毀,幸而守軍並沒有傷亡。 16日,砲台仍續受日軍的砲轟,有兩名炮兵受傷,砲台再受到進一步的損害。
戰事至18日當晚,日軍再度乘小艇入侵鯉魚門砲台時,駐守白沙灣砲台的守軍發現即發動攻擊,造成日軍重大的傷亡。其後,日軍橫渡鯉魚門海峽進佔港島東面時,先利用工兵切斷英軍供電後,遂在亞公岩登陸佔領鯉魚門軍營,再攻佔對上的西灣砲台。由於鯉魚門砲台及南面的西灣砲台失陷,造成白沙灣砲台完全孤立。幾天來飽受砲轟的白沙灣砲台,終在 21日投降被日軍佔領。
砲台全景
草叢兵房
兵房面貌
搭建鐵架
海邊山坡
坡下懸崖
眺望砲台
砲台簡介
小橋連接
一號炮床
二及三號炮床- 歷史圖片
望魔鬼山
柴灣山坡
對面軍營
昔日軍營
昔日西灣砲台- 歷史圖片